媒体聚焦
淮安日报 | 李京泽:在热爱与坚持中成就自我
发布时间:2023-04-28 14:03:39作者:热度:
编者按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
2022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多年来,淮安不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技工队伍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打造了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广大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坚持立德树人、崇德尚技,培养了以李京泽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技能大师,他们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勤学苦练、勇于创新,以精湛的技术技能为推动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强化服务发展、稳定就业导向,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推进全市“153”战略提供更多技能人才支撑,淮安日报社组织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开展“寻找身边的最美工匠”活动,并开设专栏大力宣传展示最美工匠的成长之路、感人事迹,以飨读者。


李京泽:在热爱与坚持中成就自我

►融媒体记者 李 蓉

头戴电焊防护面罩、身穿帆布料工装,左手拿焊条、右手拿焊枪……这是华能淮阴电厂检修部高级技师、“江苏大工匠”李京泽的日常形象。

18岁从淮阴技工学校(现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毕业,一路从学徒工成长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工程师、江苏省特级技能大师,200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当选为“江苏大工匠”,李京泽用30多年完美诠释了“劳动创造美好,技能点亮生活”的真谛。

虽然早已是高级工程师,但李京泽一直称自己是一名焊工。初中毕业考入淮阴技工学校热能动力专业,是他技术生涯的起点。“20世纪80年代,选择中专或技工学校的人很多,我们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比一些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还要高。”李京泽回忆道。刚进校时,他并不清楚这个专业具体要学什么,将来要做什么。不过,在老师的悉心引导和同学的影响下,他很快熟悉了自己专业的课程内容、发展前景以及就业状况等,树立起了专业自信。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他的心里开始生根发芽。

毕业后,李京泽被分配到华能淮阴电厂焊工班。面对这份又苦又累的工作,曾当选为全国劳模的父亲教导他:“干一行就要爱一行、钻一行,怕吃苦,什么都做不成。”他把父亲的话铭记在心,并暗下决心:既然做了焊工,就要做最好的焊工。

除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素质,做好这份工作,还需要练好“蹲、眼、腕、稳”四大基本功。为了练习臂力和腕功,李京泽在自己焊的哑铃上挂上装满水的瓶子,每天要举上百次,还要做上百个俯卧撑。为了能多学点技能,他上班时紧跟师傅的脚步,下班后不是到师傅家继续讨教,就是捡来边角料练习。“焊缝几分钟,寒暑几年功。”他用专注和匠心追求卓越与品质,练就一身过硬的电焊功夫,成为全厂技术进步最快、焊接质量最好的青年焊工。

发电厂超高温、超高压设备的危险性,设备布局的特殊性和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对焊工的焊接工作提出了极高要求。高空作业、受限空间作业极为常见,躺着、趴着甚至倒立这些“非正常”的工作姿势对李京泽来说是家常便饭。精湛的技术,使李京泽在电力系统名气大增,经常有其他单位人员慕名前来请他给予技术支援,他先后多次赴安徽、浙江、四川等地进行焊接技术指导。

30多年来,李京泽熟练掌握了各类钢材、不同参数条件下不同管径的焊接技能操作,练就了双手焊、镜面焊、不泄压焊接的“三绝”技术,并积极参与和主持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焊接攻关活动。在数十次解决各类技术难题中,他探索出“大口径管道焊接退磁方法” “大厚度铸钢件裂纹补焊工艺”“巴士合金焊接工艺”等技术,啃下了许多“硬骨头”。

“我的水平再高,也只有一双手,我要把我的能耐变成大家的能耐。”现在,李京泽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手艺传下去。坚守生产一线多年,李京泽十分注重技术技能的传承。以他命名的“李京泽工作室”,被授予省示范性劳模工作室和全国能源化学系统优秀劳模工作室。他还积极参与市内外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并利用一切机会回到母校与师生面对面交流、传授技艺,以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励新时代的年轻学子笃定信心,脚踏实地打好专业基础,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在他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给予越来越多的期待和关怀,产业工人的地位、待遇在持续提高,“找准自己的定位,怀揣热爱与坚持,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靠劳动和技能创造美好的生活。”他说。

来源 | 淮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