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下午,淮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史志军深入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专题调研高质量就业工作。市委常委、秘书长徐子佳,市委常委、副市长董国喜,市政府副秘书长张伟,市人社局局长高进锋,市教育局局长陈俊祥,学院党委书记杨恒忠,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朱延华等陪同调研。
史志军一行首先关切地询问了学校近年来拆除危房建设新教学楼和宿舍楼的情况,听取了学校改善校容校貌和办学条件的情况介绍。随后来到新教学楼,听取了学院的“5+2+N”特色培训体系汇报。该体系涵盖“技能提升、创业、入职、高级研修、赛事”5个主项培训、“退役军人、安全生产”2个专项培训及多个其他培训项目。史志军详细询问了学院当前开展的21个职业(工种)培训情况,他指出,学院要充分发挥技师学院办学特色,紧密对接淮安“7+3”产业集群发展需求,重点打造机械、电气、化工、无人机等优势专业,培养更高水平、更高技能等级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走进工学一体化工作站,史志军与正在备战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光电信息技术"赛项的孙继祥教练和参赛选手亲切交流,详细了解参赛项目的技术要点和创新特色。他指出,学校要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主动对接淮安本地企业,多到企业调研,精准把握企业技术研发需求,通过校企共建研发实验室等方式,加强在楼宇智能化、光电显示、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技术攻关,不断提升教师技能水平,真正实现校企互利共赢。
在张政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史志军了解到学院教师成功攻克非金属精密零部件数控加工等技术难题,并饶有兴致地询问展出的轮胎微缩摆件等成果。他对工作室为江苏金成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创造显著经济效益表示赞赏。史志军指出,学校要积极借鉴“双元制”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共育技能人才。同时他强调,技师学院要发挥好自身师资、设备、场地等优势,把技能培训点办到企业去,办到县区去,积极探索“技能夜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把技能培训服务送到企业门口、送到群众身边,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学到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
在"江苏工匠"线上课堂录制现场,史志军与课程开发教师深入交谈,了解学校在线技能培训开展情况。他强调,学校要着力培养卓越技师、卓越工程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劳动者的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等思政素养,同时要强化对学生学员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等职业素养,全面提升劳动者综合职业能力。
调研中,史志军对学院技工教育成果给予肯定,希望学校继续发挥技工教育的品牌和特色优势,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服务劳动者高质量就业作出更大贡献。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字:李爽 | 图片:淮安发布 | 编辑:李爽